当前位置:中心首页 > 示范推广 > 中心特色

中心特色


(1)依托学科优势,实验、科研、生产三结合,提升实验教学平台水平
农业工程实验中心依托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农业工程和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优势明显、科研实力强。实验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多项国家、省部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能够很好地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和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本科毕业设计、科技创新性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项目都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研平台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平台的水平。此外,利用学科的影响力,充分调动校外生产实践平台资源潜力,农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校外实践基地19个,真正实现了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实验、科研、生产三结合,有力地支撑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创新意识的训练,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部分校外实践基地及学生实习现场如下图所示。
  
部分校外实践基地
 
 
不同专业的学生实习现场
(2)以泛工程基础平台为支撑,以大机械、大农业为实践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特色
中心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指导思想,不断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建设。建立了农业工程认识实验教学、农业工程实践、农业工程综合训练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实验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模式。以坚实的泛工程基础平台为支撑,以北方寒地现代大农业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特点建设我校农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特色,并根据专业需求设置了课内必修实验、课外创新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项目(开放性实验运行流程如下图所示),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阶段都能得到严格的良好的实践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认可度高。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遍布黑龙江省电力系统各市、县电业局,其中大部分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并且各市、县电业局的主要领导有80%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电气化专业;农业机械化、机械制造、农田水利等专业的本科、硕博士毕业生也遍布我国的农机、水利系统的管理部门、生产企业中,成为中流砥柱。
 
       开放性实验运行流程
 
(3)重视管理、提高建设效益、创新模式,保证实验教学项目及内容与时俱进
为加强实验教学,实行优势整合,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本着“集中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既满足了实验实习需求,又能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中心成立以来,认真执行东北农业大学对于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规定,在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文件和相关规章制度(中心各岗位职责、中心管理条例、开放管理条例、中心教学工作手册、中心教学评议制度、实验记录、学生问卷调查等),使整个实践教学安排合理、运行规范、高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对于实验项目的设置,由比较单一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的方向转变;由传统工种的技术和技能训练逐步向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转变;由传统工种的单机训练向部分实现局域网络条件下的综合性训练方向转变;由较单一的学习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向部分实现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向转变;由较单一的工程类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教学逐步向文理交融的方向转变,逐步推进文科、农科学生进行工程教育;由单纯的本科教学逐步向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兼顾研究生教学的方向转变。做到工程实验和训练的教学过程尽可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根据学校创新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中心拟定了创新基地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在所有主要实验教学项目中,除保证正常的教学内容外,积极开展创新实验活动。把创新实验理念融入到实验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实验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通过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和引导,使之成为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4)知名教授学者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农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倡导知名学者和教授参与本科学生的实验、实习和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兼职实验人员的作用,利用其丰富的研究经验及人才培养的阅历对学生的实践,特别是创新活动进行更为有效的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带动了广大青年教职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来,如权龙哲、李季成等青年教师指导的学生创新活动屡获国家级奖励。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为例,已经八十余岁的高龄,仍非常关注并亲自参加以其命名的“亦元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评比与颁奖活动,对每个项目都能进行细致的点评,如下图所示,参赛学生受益匪浅,彰显榜样与示范作用。
蒋亦元院士亲自指导本科学生创新活动并点评学生作品